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我们 / 机构建制 / 正文

周泓简介

时间:2017-04-14 作者: 点击:[]

周泓简介

 

 

    周泓,女。1987年辽宁大学史学学士;1996年中央民族大学法学硕士;1999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2004~2006年国家人事部博士后。 2001-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副研究员;2010-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研究员。2006~2007年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历史系与白俄罗斯科学院人类学所访问学者;2014年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2015年俄罗斯科学院彼得堡民族志与人类学所访问学者。

    主要专业领域:东方学西域研究,人类学(本体理论、汉学、历史人类学、宗教人类学等)与社会史(斯拉夫及美利坚历史社会)。关切同一族体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族体在同一区域的文化重组、重适与重构。

主要研究成果:独著3部《群团与圈层:杨柳青绅商与绅神的社会》《魏公村研究》《民国新疆社会研究》;合著12部。独立完成课题10项;合作完成课题9项。发表专业论文百篇,其中60余篇载于核心期刊,20余篇转载于学术刊物;提交国际研讨会论文10余篇。译文8篇。

主要学术建树:人类学商域市镇宗族,绅商-商绅宗族模式;非汉阈(中国非汉族域和国外)家族宗族研究;回族内陆族源考;边缘中心建构;圈层格局;历史地缘文化生成;文本主体到意义主体;宗教认知引导国家认知;黑格尔史观考;社会形态并行观;西域-新疆汉人社会,近代新疆四元极格局,民国新疆群格特征。

曾获得1995年国家“宝钢”奖学金一等奖;1998年美国亚太经济文化发展奖学金一等奖;1999年吴文藻学术奖励基金一等奖;2000年香港中文大学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博士论文一等奖,2004年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奖2009年中国社科院所科研成果著作类奖;2010年国家民委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著作类二等奖;2012年中国社科院所优秀成果著作奖;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优秀成果论文奖。 2005年国家留学基金;2014年国家留学基金。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独著

 

《群团与圈层:杨柳青绅商与绅神的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魏公村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民国新疆社会研究》,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年;2005年第二版。

 

论文

 

(一)世界历史与民族

《非汉阈大家族形态与制度:东西方同有的亲族理念》,《世界民族》2013.1

《美国奴隶制与资本体制并立的历史与成因

——社会形态并非必然依次更替而不能并存》,《世界民族》2012.1

《黑格尔世界史观、民族史观对唯物史观、阶级史观的理论启示》,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1

《神灵信奉的家族传统与东正教的族民建构——俄罗斯白俄罗斯的圣灵信仰》,《宗教人类学》,2015.6

家族树的村社传统与东正教的国民建构:俄罗斯白俄罗斯的文化根基》,《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九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4

《语言与政治驿动:中国新疆俄罗斯语言与文化》,《西南民大学报》2006.6

转载于《族际政治在多民族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5.

《白俄罗斯社会的文化》(《Значение культуры семьи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белорус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Буларусьвсовременноммире》),Минск, 2006.11.

《白俄罗斯人与中国人价值观比较》(«ОсновнныеценностиБелорусовиКитайцев:сравнениеанализа»),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哲学、社会学与心理学论文集,明斯克,2007.4

《(白俄罗斯)青年与东正教》(《Молодежь и церковь》),白俄罗斯大学神学研究所(《Институт и факультет теологии БГУ》)辑刊, 2008.5

《圣灵信仰:白俄罗斯社会的文化根基》(《Верование в Бога: культурной корень белору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历史学年刊,2008.7

《白俄罗斯与中国基本文化比较》(«Сравнение основнных культер Беларуси и Китая»),白俄罗斯大学历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8.10

《人类学的情绪、情感研究:由被模塑框塑到自我自主》(《ИсследованиячувствиэмоцийпоАнтропологии:откультурныхмоделейк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ойсвободе》),白俄罗斯科学院人类学所辑刊,明斯克,2007.7

《俄罗斯(В.Плопп)<传说形态学>:功能、类型向结构、变体之先行》,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术通讯》2010.3.

《白俄罗斯东正教的社会功能》,《民族学与社会学学术通讯》2010.1

《加拿大魁北克族裔问题》,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族》2004,及《族际政治在多民族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5.

《黑格尔历史观中的合理因素》,《新疆师大学报》1995.1

《坦桑尼亚民族国家过程》,《民族理论研究》1994.3

《杜磊关于中国民族的本质是什么——以杜赞奇民族国家研究更正》,

《学术通讯》2008.1

 

(二)人类学与汉人社会

《人类学本体论:从文化、社会到人性、主观》

(人类学本体研究之一),《广西民族研究》2006.1

《主体对文化和结构的反动:社会性别能动、身心互动和意义调动》

(人类学本体研究之二),《广西民族研究》2006.2

《由被框塑被建构的主体到自我自主的主体:情绪、环境和发展的人类学批判》(人类学本体研究之三)《广西民族研究》2006.4

《情绪、情感的人类学:主体从文化模式到个性自由》(《Антропология о чувстве и эмоции: субъект от культурных моделей к свободе личности》),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学报(《Вестник》),2008.4;转载于《民族研究文汇》,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

《主体个性还是文化象征:身心体验的信仰人类学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6

《历史人类学:从历史文本到意义主体》,《广西民族研究》2005.3

《历史人类学:中国史学研究方法的新诉求》,《广西民族研究》2005.1

《汉与非汉视域的宗族、家族研究阈径》,《广西民族研究》2012.3

《北方市镇与商域宗族——兼论圈层格局》,《民族研究》2010.1.

《试论商域宗族》,《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3.

《商域与宗族:杨柳青商镇形态与基础结构》《西北民族研究》2010.3

《市镇与宗族》,费孝通、林耀华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国学派道路》,

中央民大出版社,2012

《市镇宗族与圈层形态》,《学术研究》2013.1

《市镇宗族、圈界信仰与圈层格局——与差序格局对话》,《人类学研究》,

知识出版社2012.

《绅商商绅、家族商号:市镇基核与商域宗族》,《中国北方汉人社会研究》,

知识出版社,2016

杨柳青镇乡:地缘圈界与信仰圈层》,《广西民大学报》2011.2.

《商农制度路径:街村并体与两半户家庭——杨柳青镇乡经验》,

《民族论坛》2011.7.

《清末民国杨柳青商绅性文化在新疆的衍生》,《民族论坛》2011.11

《清季民国杨柳青理教信仰及其组织西延》,《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2014.5

20世纪中国社会史的人类学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03.2

转载于《林耀华先生纪念文集》,民族出版社,2005

《孔氏家族体系考略》,《中华文化研究》2000.2

《北京魏公村史顾》,《辽宁大学学报》2004.1,转载于香港<社科教育研究>

《北京魏公村史顾》续,《辽宁大学学报》2004.2;转载于香港<社科教育研究>

《全球化进程中的人类学观照》,《广西民族研究》2003.1

《女性人类学的产生及其文化建构》,《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999.3

《社会性别及其妇女地位与权力的研究》,《新疆师大学报》1999.1

吴文藻学术奖励基金一等奖

《西方女性主义研究概述》,《新疆大学学报》2000.4

《女性人类学的社会历史建构及其后现代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2

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04.

《人类学视野下的文学人类学》(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5

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4.2

《人类学视野下的文学人类学》(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6

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2

<人类学通论>介评》,《民族研究》2002.4

《人类学方法论新探》,《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1

转载于《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0.

《“不浪费”的人类学思想与实践》,《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4

《人类学诗论》,《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5

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云南民大学报》2003年学术论文三等奖

《历史、文化与自然的显影:<表现与重构>评介》,《广西民族研究》2002.4

《庄孔韶人类学研究:文化生态、科学模式质疑与感知历史》,《民族论坛》2011.12

《庄孔韶人类学研究之二:汉人社会乡村人类学与文化直觉》,《民族论坛》2012.1

《庄孔韶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方法论诉求之意义——中国认知传统与区域文化理念的理论与实践》(上、下),《民族论坛》2012.34

《中国非汉族体大家族理念与形制——基于西域诸族的考试》,《青海民族研究》,2015.3

《内地汉姓维吾尔剪氏家族源流》,《民族学刊》,2015.2

《元明都城西畏兀儿(畏吾儿)信仰与文化》,《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八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6

《国家记忆中的叙事工具、事实与即时思维》(译文校订),《民族学刊》2015.2

《西域-新疆汉人研究建构——新疆汉人社会研究之一》,

《跨文化研究学刊》2015年创刊号

《晚近新疆汉人社会的生成——新疆汉人社会研究之二》,

《学术月刊》2014.1

《晚清民国新疆汉人主体文化——新疆汉人社会研究之三》,

《云南师大学报》2014.2

《多元生成文化区论说——基于西域历史地缘文化圈》,《北方民大学报》2014.3

转载于《高等教育学术文摘》2014

《民族学人类学方法与民国新疆社会研究》,《辽宁大学学报》2003.2

 

(三)民族学与边域研究

《现代族群意识与后现代族群关怀》,《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1

转载于《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4

《现代开发中的民族文化重组与民族认同意识》,《民族研究》2000.4

《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中的族群关注》,《广西民族研究》2003.4

《广义民族学与传统民族学》,《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2

《文化在民族学研究中的地位》,《新疆师大学报》1997.1

  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族研究》1997.3

《边政学与近代新疆主体研究》,《边疆发展中国论坛》,中央民族大学,2010.

《西域多元地缘性与地域性文化演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14.5

《新疆文化的多元性与地域性》,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1998

《近年新疆研究专题概述》《民族论坛》,2015.2

  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族》1998

《伊斯兰教在近代新疆的世俗化与地方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5;转载于《中国近代民族史研究文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民国时期边疆教育制度梗概》,《民族教育研究》2000.4

《民国新疆宗教教育与国民教育的并立》,《西北民族研究》2001.2

转载于《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民国卷,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12.

《民国新疆:民族主义与国家民族主义的并悖》,《青海民族研究》2014.1

《近现代殖民主义对新疆的文化侵略》,《新疆师大学报》1998.1

《中国对民族概念的使用、认识和确定》,《新疆师大学报》1996.1

《汉唐两朝对古代新疆的管辖与经营》,《新疆师大学报》2000.4

  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1.1

《魏晋十六国时期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经营》,《新疆地方志》2003

转载于香港《社科研究》2004.11

《清末民国新疆货币、金融特征》,《中央民大学报》2000.4

《晚清俄英在新疆的殖民贸易》,《西南民院学报》2005.4

《清末新疆通内外交通的反差》,《新疆大学学报》2002.1.

《新疆塔塔尔族来源》,《西北民院学报》1994.4

 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族研究》1995.3

《中国塔塔尔族历史渊源略述》,《中央民大学报》1995.5

《塔塔尔族对近代新疆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新疆社科论坛》1993.1

《杨增新、金树仁时期新疆与苏联贸易关系》,《西北民院学报》,2003.4

《盛世才时期新疆对苏贸易关系》,《西南民院学报》2004.12

《试论宗教存在、变化的规定性》,《民族论坛》1997.4

《民族的政治构建解构其文化性吗》,《民族学与社会学学术通讯》2008.2

《民族意识的概念问题》,《民族理论研究》1995.3

 

独立课题

 

《东正教对白俄罗斯民族-国家的建构》,国家留学基金资助,2006-07年。

《俄罗斯大家族形态与中国家族宗族制度比较》,国家留学基金项目2015-16年。

《新疆汉人社会研究:杨柳青及其新疆帮溯源》,博士后课题,2004-06年。

《民国新疆:殖民贸易与民国经营的并行》,香港中文大学与中央民族大学“教育与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项目,2000-2001年。

《新疆多元文化生态保护研究》,2012-1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新疆喀什老城区改建的民族学研究》,2010-14中国社科院重点项目。

《新疆兵团调研》,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课题,2008-09年。

《新疆人口较少跨境民族的社会变迁》,2004-07年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重点项目。

《现代化中族群文化重组及其权利意识》,2001-03年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所重点项目。

 

译文

 

《维多利亚时代的构想》,《人类学通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俄罗斯〈民族学评论〉1993.1-3期梗概》,《民族研究信息》1994.4

《(俄罗斯)市场改革的多样性》,《世界经济》,1992.2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及其演进阶段》,《世界民族》,2002.5

(苏)《西伯利亚民族志·乌德盖人》(上),《中央民大研究生学报》1996.4

(苏)《西伯利亚民族志·乌德盖人》(),《中央民大研究生学报》,1998.1

 

参加撰著

 

《西域与西藏之间的撒拉人》,彼得堡,2010.10

《俄罗斯族》,民族出版社,1995

《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人类学经典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国民族百科全书》(维吾尔、乌孜别克、俄罗斯族卷),香港源流出版社,2001

《中国民族人口·新疆卷》,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

《中国民俗大百科》,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中央民族大学,1994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理论、教育与实践》,民族出版社,2001

《世纪之交中国族际问题解析》,民族出版社,2001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综合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丝路”喀什社会发展综合调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执编论文集

 

《人类学研究》2015年秋季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八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4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九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6

 

 

独著成果创见

 

独著《群团与圈层:杨柳青绅商与绅神的社会》新见:研究对象的人类学市镇研究范式与商域宗族类型,扩大宗族类型与人类学领域,引出市镇宗族和商域宗族范畴。引发和衍生对传统人类学乡村研究模式的重新审视和解释。与传统宗族理论对话,将商纳入汉人传统文化。提出商号是市镇社会基本组织方式和市镇记忆主导元素和符号;宗族及其意义延伸组织为农人和商人市民所同有,作为商人内层信任机制具有商营功能;绅商商绅是士绅乡绅的时空转型延替,是市镇宗族主导类型、核心圈层与市政主体并引导市镇类型;中国式市民社会是绅商、商绅属性的复制或放大。指出行政空间和中层理论对商绅、商镇场域的忽略。补正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模式、施坚雅中国市镇的划分和华北商域研究。建构市镇历史记忆图径,揭示行商对文化传衍和阶层改变的意义。商农并体补充科大卫、肖凤霞区域研究对一区域不同社群结构之研缺。补充Влодимир плопп叙事形态学对同一主体跨地域象征联结与结构变化之研缺。补充华琛、华德英乡村以正祀神明或里甲制结构化过程,指出商镇结构化主干渠径即国家建构商会与商农商绅主体能动。商缘、跨域、边域宗祧理念补正乡缘地产功能宗族实体。同时,基于华北地缘圈界与圈层信仰建构,认为圈层格局可为汉人社会关系结构新解析。

 

独著《魏公村研究》考证魏公村历史主体于金元明清民国随都城政治中心空间位置转移之形成、变迁、复归及其社会生活。1.畏兀村主体,京城畏兀人与金中都回鹘来源。2.畏兀村空间基础,元大都由金中都北移。3.畏兀儿功臣追封魏国公,村以人誉。4.元代这一族群的家族史,社会生活史,宗教文化变迁。5.蒙元的荫叙与怯薛(宿卫)出仕制度,成为参与创元的畏兀儿人仕官入朝、充任重臣的文化机制和政治空间。6.明清畏吾村族体之迁移,族际通婚之去向。7.京城佛教场域成为畏兀儿伊斯兰化延缓与其整体伊斯兰化进程延长的重要原因。8.回族部分缘于内迁回鹘、西域回纥与畏兀儿。9.清季民国该族群京城居址考证。  

在学理上,1.补充形态学与区域结构研究对同一族体时空结构变迁之研缺。2.以政治人类学空间建构和历史人类学社会记忆理论释说,大都畏兀村(魏公村)作为维吾尔人京城历史符号表明,族体记忆和空间资本与其历史上政治信任系结。 3.基于维吾尔宗族六服制、蒙元荫叙制度作为参与创元的畏兀儿人仕官入朝、充任重臣的文化机制和政治空间,指出家族制度,不仅仅是汉人社会的文化根基或核心,且是其他族体具有的深层依托和信任链,为其扩展的内因和方式。4.中心与边缘理论探讨。质疑王明珂“族源意识形态论”,指出边域土著族民位于京城中间圈或边缘圈,然其为族体在都城聚集的中心和族属精英核心,构成边域世居族体和地方势力的核心圈层。5.圈层格局是同行或接续于差序格局的族群交往结构解析。6.认为在中国政治权力中心和国族文化中心亦存在边缘文化。关切族体自身意义的历史,提出历史情感为族体记忆的建构机制,历史感是族性意识伸张的内在线索。

 

独著《民国新疆社会研究》在构架上,对民国新疆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作中央、地方政府、外邻与基层社会的层级解析,比较展现中央政府和地方层面治策与结果的变异及其外邻与文化成因。论释殖民无约贸易,俄苏军事和军阀执政的割据与半独立性,三区政府与国民政府的并存;边地宗教教化与国民教育的分立,汉与非汉涵化低弱的成因。突出考察苏联在三区革命中的角色作用,非法金融关系在民国新疆的实际地位;民国基层官方教育疏导作用的脱节。 研析新疆多元地缘与地域性文化的成因与演进;伊斯兰教在新疆比内地深刻的社会历史基础,伯克乡约制下政教未真正分离的原因。论析汉人迁入新疆的源流与历史方式,其近代主体于新疆社会产生的结构性影响,与内地汉族的联结和差异,与当地族体的文化生成,与新疆政府的关系等。在理论上,提出新疆地域性文化与地缘政治格局;政治经济学派论、文化动态论与民国新疆四元极权力格局;动态结构主义与民国新疆社会群格特征;层级理论与民国新疆诸社会层面的主体分化;民国新疆主体资源等。

 

上一条:Philipp DEMGENSKI简介 下一条:张佩国 教授简介

关闭